3000億損失十萬火急?“鐵腕治污”*無戲言
“300多萬輛車減產,相當于三千億人民幣的產值損失,局勢十萬火急。”近日,德國企業舍弗勒集團大中華區希望上海有關部門“網開*面”的求助信引起多方關注。
乍*聽,碩大的數字、巨額的損失令聞者動容,讓業界擔憂。但細究原因就會發現,求助的緣起竟是該企業的滾針原材料供應商“由于環保方面的原因”被“斷電停產,拆除相關生產設備”,如此作為難免有自食其果之嫌。而就在短短十幾個小時之后,舍弗勒又發布*新聲明,表示已調動全球資源妥善處理供應鏈事宜,目前對生產影響可控。
然而求助信的輿情已經開始蔓延,甚至引起了環境保護部的高度關注,事件的原委也慢慢浮出水面。原來,早在九個月前,該供應商就已經接到了環保整改通知,卻置若罔聞頂風作案。所謂“十萬火急的突發事件”,不過是舍弗勒及其供應商長期以來對環境保護的漠視使然。正如環保部門所言,“這家德企在自身的環境管理中,難道真的不需要反思嗎?”
顯然,以影響*汽車產業發展為由,“綁架”現行環保政策;以高額經濟損失為借口,博取社會公眾同情,舍弗勒的求助反倒像是“倒打*耙”。需要看到,盡管企業的“十萬火急”已得到消除,但環保L域的“十萬火急”卻尚未得到緩解。從華北地區近17萬平方米的巨大滲坑,到甘肅祁連山生態環境破壞問題突出……近些年來,環保壓力之大、環保態勢之峻**。正因如此,從2015年底*環保督察巡視在河北試點開始,環保問責風暴在各地掀起并覆蓋*31個省份,已有c過1.5萬人被問責。“原來治污就像打*巴掌,這次感覺刀真的架在了脖子上。”
*須要承認,**生態環境保護的許多矛盾,往上追溯都是經濟發展的問題,很大程度上來源于從前過多依賴增加物質資源消耗、過多依賴規模粗放擴張、過多依賴高能耗高排放產業的發展模式。于是就有*種聲音認為,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天然矛盾。毋庸諱言,如果將目光局限在眼前,局限在這3000億元,舍弗勒等企業勢*會付出相應代價;但如果放眼未來,將3000億元的產值放大到3萬億、30萬億,就會發現環境保護是*件利在當代、功在千秋的事業。反過來說,對舍弗勒而言,如今的焦頭爛額,何嘗不是在為過去的生態欠債補償,為未來的生態潛力投資?
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,習近平總書記*直強調要“算大賬、算長遠賬、算整體賬、算綜合賬”,“*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*時發展”。由此,不能單看夸大其詞的數字就對環保舉措不管不問,不能因為污染企業的示弱求助就動搖“鐵腕治污”的初衷。而企業也應當明白,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作為,以“硬碰硬”“動真格”的決心和魄力,向*切破壞環境的行為亮劍,這*不是戲言。
本文轉載于*點資訊